“三天半一層”真神速
“三天半一層”真神速
城市副中心“中國風”行政辦公區已現雛形
未來“森林城市”將分為12個綜合性城市功能區
2017年2月23日
早春的上午,空氣中還有一絲涼氣。站在A3辦公樓的樓群中間,李群忍不住想起,一年零五個月之前,當他第一次站在這里時,腳下還是一整片荒涼的空地。“4個月前,連我都不相信,真的能創造出三天半一層的速度。”
2014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京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北京首次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發揮好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橋頭堡”位置。經過三年,當發展的夢想照進現實,多年的“睡城”也正在蘇醒、新生。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一年前這里只有指揮部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成語,用在如今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建設上,怕是再貼切不過了。
從地鐵6號線郝家府站走出地面,往遠處眺望,一組“中國風”的建筑沿著中軸線左右對稱分布著。盡管只能從鋼梁搭就的主體結構框架中窺見建筑的雛形,但錯落有致的層次和開闊的空間布局,仍讓人遠遠感受到一股軒昂之氣。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行政辦公區,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將率先啟動搬遷。”來來往往的通州人都知道,這是一組意義獨特的建筑群。
對于北京住總集團城市副中心項目土建經理李群來說,這組建筑群落同樣意義非凡。李群還記得,2015年10月6日,當他接到集團通知將承建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A3、A4樓而第一次來到現場踏勘時,四周仍是一片雜亂,一組臨建正在做最后的拆除,裸露的地面上滿布著高壓線。
“當時,現場沒水沒電,我們只能在半個小時路程之外的大營村租了一套房子,權當做項目的臨時指揮部。”這位參加過四川援建、打過“硬仗”的土建經理,由此開始了一場艱苦的建設旅程。
“做完現場踏勘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搭建項目的臨時辦公區,而2016年的1月份,正是北京遭遇
極寒天氣的月份。”李群至今還記得,零下十八攝氏度的極低氣溫下,一群人站在“野地”里澆筑混凝土,結果,混凝土還沒打出來,就先在泵管里凍住了。“空地之中,人凍得無處躲藏,只能是誰冷極了,就去汽車里暖和一小陣再出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李群和同事們順利地于2016年春節前完成了辦公區的建造。這也是當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第一棟臨時建筑。
隨時抽檢防止以次充好
打一段混凝土就要錄一段視頻
“行政辦公樓的建設,和您過去經歷過的那些大型項目有什么不同?”對于記者的這個問題,李群思考了1分鐘后給出了六個字:要求高、工期緊。
“行政辦公區總共分為6個工程單位,甲方提出的要求是,這里的第六名就是全國的第六名。這意味著,我們的建設標準是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的。”
李群給記者舉了兩個小細節。一個是,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每一根鋼筋,都配備有一個條形的二維碼,只要在手機微信端掃一掃,就能查詢并驗證貨物標牌和質保書信息。“每天,我們所使用的每一根鋼筋,都必須是經過驗證的鋼筋,不通過驗證不予使用。”
第二個細節就是混凝土的澆筑。按照工程要求,從罐車進工地開始到澆筑結束,每打一段混凝土,施工方必須錄制、保留一份完整的視頻資料,以便隨時抽檢,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以次充好”。“所以,無論是早上5點還是半夜2點,只要是打混凝土了,管理人員和監理單位都必須全程在旁。”
3天半建完一層
這么多年來是最快的一次
李群給記者列了一個工期表:2016年8月6日,工程打下第一根基礎樁;2016年10月7日,澆筑第一塊底板;2016年12月10日,完成“正負零”,工程開始露出地面;2017年1月22日,A3、A4號樓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三個月前,我說春節前要保證主體結構封頂,都有同行表示不敢相信。”冬季施工,溫度永遠是對效率的一種挑戰。為了最大化的節約效率,項目部使出了渾身解數:將傳統的先豎向澆筑再頂板支模的方式,改為模板、豎向柱子和頂板一次性澆筑的方式,每層的效率節省出2天;為了加速混凝土的凝固,除了傳統的棉氈子、電伴熱外,還鋪上了7厘米厚的塑料擠塑板,加上了電熱吹風。
“等于說,打完混凝土后,先鋪一層塑料布,布上加電伴熱,再蓋一層棉氈子、一層擠塑板。頂板的下面,還有一層外加溫,五層保護。”李群說,項目部曾做過測算,經過這五層保護,當室外溫度為零下五攝氏度時,室內施工溫度可以達到零上十攝氏度。
一點點的精打細算下,造就了最高效的速度。李群說,平均下來,三天半的時間就能做完一層,是這么多年來最快的一次。
“‘5+2’、‘白+黑’的勞動強度下,沒有一個工人懈怠喊苦,生病發燒了,也是打個吊瓶就回來接著干。”
規劃12個“組團”
構建森林城市
按照計劃,到2017年年底,行政辦公區將全面建成,北京市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將率先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辦公。
同時,除了行政辦公區外,城市副中心的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還將繼續加速。據了解,安貞醫院通州院區、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景山學校通州分校、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都計劃在年內開工。減河公園、西海子公園、碧水公園、西小馬公園、梨園城市森林公園、三元村公園、休閑公園和永順城市公園8個公園綠地也將建設完成。蕭太后河和通惠河將實現水清岸綠,行政辦公區西漢路縣古城遺址上也會規劃建設“路城遺址公園”和配套博物館。
設施建設之外,城市副中心的規劃仍在完善,力求不再重蹈過去“攤大餅式”的覆轍,不再出現“大城市病”。
整體思路上,城市副中心以“組團”設計,155平方公里的區域將劃分為12個綜合性的、分工明確的組團,每一個組團都以不同的城市功能為主,容量不會過密過高,但配套設施齊全,學校、住宅、商業、醫院、城市空間等都有設計。
同時,城市副中心的規劃中,也將加大通州與大興、亦莊、順義及廊坊市“北三縣”地區的功能統籌和協同聯動,引導城鎮規模和功能有序發展,形成面向區域、功能協同的城鎮群。
特別是毗鄰的 “北三縣”地區,城市副中心將與“北三縣”共同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防止連片發展和過分以房為主。
本報記者 趙瑩瑩? 劉航 白繼開 攝
原文鏈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7-02/23/content_112303.htm《北京晚報》“向東的腳步”系列報道之三。此文同時被人民網、鳳凰網、網易網等多家媒體轉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