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三公司承建裝配式超低能耗共有產權房封頂(首都建設報)
住三公司承建裝配式超低能耗共有產權房封頂
?
記者:劉偶
裝配式住宅,提升施工效率,縮短工期;被動式住房,改善居住舒適度,節能環保。過去兩種獨立推廣的施工技術,如今被優化整合在一起。隨著通州新城3標段首棟裝配式超低能耗共有產權房主體結構封頂,記者從施工方北京住總第三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獲悉,工程預計8月底前全部主體結構封頂,年底前實現外裝亮相。
項目人員向記者介紹外掛式外窗施工如何增強室內氣密性 ??記者 劉偶/攝
超低能耗建筑遇新課題
通州新城項目位于東六環西側潞苑二街,共分3個標段,建成后可提供1685套住房。其中,由住三公司承建的3標段共涉及7棟住宅樓,總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總計451套房屋。“7棟住宅中,我們有4棟是裝配式超低能耗住宅樓,3棟為純裝配式住宅。”項目負責人耿世平告訴記者。
當下,裝配式施工已被老百姓所熟知,超低能耗住宅也作為目前主推技術,逐步走進百姓視野。可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尤其還是應用在住宅類項目上,挑戰巨大。“我們面臨的問題許多都是未曾見過面的‘隱形對手’。”耿世平打趣地說道。
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是氣密性。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除肉眼可見與外界直接接觸的窗戶、門以及空調各種管道外,極具隱蔽性的主體現澆結構施工縫、預制墻板與現澆頂板之間的灌漿層這些不易察覺的易漏氣環節才是施工人員的真正挑戰。
“裝配式施工好比搭積木,每個構件間都存在施工縫隙,一條縫隙封閉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導致室內氣密性指標超標,而這對純裝配式建筑或采用現澆工藝的超低能耗建筑來說,都是不曾遇到的新課題。”項目總工王龍說道。
從零學起變身“精算師”
通州新城項目共有20名管理人員,其中具有裝配式施工經驗的有18人,而參與過超低能耗施工的僅不足6人。耿世平告訴記者,由于目前超低能耗建筑尚處推廣階段,北京市超低能耗項目一般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寫字樓等工程上,總體數量屈指可數,項目團隊缺乏此類施工經驗,因此在進場前都提前進行了專項培訓。
從施工組織到技術工藝,從基礎選材到施工計算,面對裝配式超低能耗住宅施工,項目部所有人員都重新走進課堂,從零開始學習。
據介紹,受建筑氣密性和保溫性嚴苛要求,所以常規工藝和建筑材料已無法滿足項目要求,為此項目人員不僅需要重新學習各種新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標、技術工藝、施工標準,更要能熟練根據設計給出的各項指標,自行計算出應選用何種規格材料和施工工藝,以及代替方案。“超低能耗建筑通常涉及多種節能數據指標,但設計給我們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合適現場施工的,為此我們必須自己學會計算各種性能數據,這樣才能找到最優方案。”王龍說道。
根據設計方案,為達到室內20-25℃的舒適度要求,設計要求全部采用傳熱系數為0.8W/M2·K的三玻雙腔雙銀鋁包木被動窗。可在實際選材中,受目前現有國內技術制約,國產玻璃不易達到該性能指標。而改用進口被動窗玻璃,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成本上的大幅提高,同時供貨周期也至少要在2個月以上。“當時國產的超低能耗窗戶傳熱系數為1.0W/M2·K,為此,我們想可通過加厚樓板保溫層,實現同樣的能耗指標。當時我們想法上報后,甲方和設計院經過核算,第一時間通過了我們的方案。”王龍如是說。
據了解,經過系統優化,項目部每安裝一組窗戶每平米節約500元左右。
見縫貼膜增強建筑氣密性
“室內貼防水隔氣膜,室外貼防水透氣膜,所有可能發生漏氣的位置,我們都采取保護膜封閉。”王龍告訴記者。窗戶作為住宅建設中二次安裝單元,因此窗體與主體結構之間的縫隙如果密封不當,極易造成漏風跑氣。因此,常規的內嵌式外窗施工法已無法滿足要求,必須采用外掛式施工,以此增強室內氣密性和減少窗戶熱傳遞效應。
記者在現場看到,所有超低能耗房屋的窗戶都凸出結構墻約130毫米,四周全部采用黑色防水透氣膜進行封閉,同時在窗戶各個固定點位置,所有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金屬構件,還全部增加了橡膠絕熱墊塊,已減少熱傳遞。
施工縫漏氣作為本次施工的控制重點,項目部首先在外墻部分盡可能用現澆混凝土代替砌塊砌筑,以此減少施工縫隙數量。
同時,針對現有施工縫,全部采用防水隔氣膜進行封閉。“像我們過去通常采用的墻體和頂板分開澆筑,目前已全部改為墻頂一體化澆筑施工,粗略統計,目前我們施工縫的數量相比常規施工已減少30%以上。”耿世平告訴記者。
原文鏈接:https://www.bdcn-media.com/a/97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