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工程大舞臺成就BIM技術新應用
檔案館工程大舞臺成就BIM技術新應用
2015年4月,住總集團檔案館新館項目部傳來喜訊,“啟明星”QC小組發布的創新型QC小組課題《基于BIM技術管線布置調整方法創新應用》榮獲2015年北京市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成果一等獎。評審委員會給予了這樣的評語:“題目新穎,思路清晰,闡述全面,切中了BIM技術應用方法普遍缺位的現狀,為BIM機電技術人員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為工程質量創優奠定了基礎。”不久之后,該課題又榮獲了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二等獎。
檔案館新館工程是住總集團近年來承接的規模最大的單體工程,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地上10層,地下2層。工程竣工后,將充分體現“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查閱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體功能,成為北京又一城市功能標志性建筑。住總集團對這一高端工程建設極為重視,將工程質量目標明確鎖定在魯班獎。
高端公建 展示BIM神通
在檔案館新館項目部,記者找到了工程的機電專業負責人、“啟明星”QC小組骨干張立瑞,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真正嘗到BIM甜頭的人。不容記者多問,他便打開了話匣子,那架勢真是要把BIM的好處一股腦兒地講給記者聽。“要是普通的住宅工程,BIM的威力還真不能完全體現出來。而檔案館新館這樣的高端公建為BIM提供了最好的應用舞臺,正因為有了BIM,工程的管線綜合排布碰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檔案館新館工程屬于“三多”工程,即系統多、設備多、管路多。工程涉及機電工程的29類系統,如消防、空調、通風以及各種水路電路等等;各類設備機房共有62間,各類設備130多臺;各類明裝管路近13萬米,線槽1.8萬米,通風管7.7萬米。由此可見,機電專業是檔案館新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前做好施工策劃,真正做到施工過程的細部控制,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中之重。
建立模型 管線準確入位
對于工程的管線碰撞問題,如果只靠傳統的施工技術,由于平面圖紙不能全面反映各管線的相對位置,所以往往是在施工過程中才發現問題,從而不得不返工,大大浪費了人工和材料。項目部在引進BIM技術以后,以平面圖紙為依據,以實測實量數據為參照,建立起3D模型,清晰地展示出管道的走向、位置和標高等,做到模型與現場實際完全符合。管道在哪里出現了碰撞,在模型圖上一目了然,項目管理人員便可在施工前協調相關作業班組,及時解決問題。張立瑞一邊在電腦上翻看著模型圖,一邊對記者說:“有了BIM,安排的施工工序就特別合理。輪到誰干活兒,誰就進場;沒輪到的,就給其他班組讓路。”
項目部靠BIM技術不僅解決了管線碰撞問題,還采用其中的剖面調整法制作組合支架,保證了機房內的空間分配合理,管線錯落有致,既方便各專業管線準確入位,又提高了工程觀感質量。此外,BIM技術在施工材料計算方面也有大用處,能將所需材料數量精確到“個”,從而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施工成本。據了解,項目部僅在閥門這一項材料的使用上便節約了20余萬元。
圖紙變更 BIM不可或缺
據介紹,在辦理圖紙變更時,BIM同樣不可或缺。建立3D模型就相當于虛擬施工,利用這個過程審核圖紙,事半功倍。項目部邀請業主、設計和監理單位參加圖紙會審,將各專業的圖紙錄入3D模型中,用模型演示我們要說明的圖紙問題,由設計單位當場核實、解決、確認,這樣就能大大節省圖紙變更時間。
“百年建筑,質量第一,確保功能,綠色經濟”,這是工程開工時住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寶申提出的“十六字”要求。要想真正將領導的要求落實到位,創新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檔案館新館項目部的管理人員還在積極探索,探索將更多的新技術、更多的新應用引入到工程建設中來。正像他們的QC小組的名字——“啟明星”一樣,他們下定決心,用創新技術、精品工程開啟項目部的光明大道,也照亮“和諧住總、效益住總、品牌住總、責任住總、創新住總”的美好“住總夢”。